我处通过座谈、访谈、接待等多种渠道,听取多方反映的问题和意见,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汇总。
一、存在的问题
(一)“三高”,即高龄、高发病、高重症直接抑制了老同志参与支部活动的热情。他们有的足不出户,有的长期住院,缺少应有的学习、娱乐环境,缺少新知识的输入,很难跟紧时代的节拍。
(二)老同志单独外出存在安全隐患。他们主观上愿望强烈,但客观上受到道路交通、大街小巷、车水马龙等原因的影响,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,家属也很担心和担忧,这对于组织活动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。
(三)老同志居住地不断改变,越来越分散。有些居住地与活动中心、社区医院距离较远,导致他们参加一些党支部活动较为困难,参与人数逐年减少。他们本身仍有参与党支部活动的积极性,希望从中了解社情、国情、世情,以弥补由于活动减少所带来的思维真空。然而,由于居住、交通不便,他们活动的半径不断缩小,外出活动受到限制,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也逐渐减退。
(四)一些老同志受伤病的影响缺少应有的学习环境。因而,加强与这些老同志们的沟通交流,给予他们精神慰藉、消除他们主观顾虑就迫在眉睫。
(五)支部活动的方式单一。活动经费少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部活动的开展。
(六)离精细化服务要求仍有一定差距。
二、构建三项体系推动党支部建设
(一)构建价值观念体系。通过全体工作人员、支部书记以及全体老党员的共同努力,在基层党组织构建一种较完善的、稳定的工作价值观念体系,使党组织和党员、工作人员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。即努力构建四种价值观念体系:树立以“理想信念”为核心的党性观念;树立“恪尽职守”的责任意识;树立“乐于奉献”的大局意识;树立“人文关怀”的服务意识。
(二)构建制度建设体系。第一,建立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的学习制度。学习内容上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、学习与生活的良性互动,学习形式上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。要求积极开展自学活动,利用学习讨论机会交流自学心得,提高自觉学习的热情。
第二,建立以工作作风建设为核心的联系制度。实行联系党员、患病老同志、困难党员和联系党支部、社团、协会、自助部、老年大学等服务老同志制度。处领导班子能够随时接待老同志来访,直接倾听老同志的心声、愿望和要求,为老同志提供更直接、更便利的解决问题的渠道。
第三,建立以思想作风建设为核心的组织生活会制度。定期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,以达到沟通思想、形成共识、凝神聚力的目的。
第四,建立以规范化建设为核心的支部管理制度。明确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、党费交纳和使用、党员监督和评议等工作的内容、形式和程序。
(三)构建活动创新体系。创新活动方式只是手段,其目的是加强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,更好地促进老干部、老教授、老同志能够融入社会、参与活动、发挥余热、安度晚年、幸福生活。主要抓六个方面的工作:
第一,要充分了解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。学习安排上要注意以下三点:
1、要充分考虑老同志身体的承受能力。
2、在时间安排上宜短不宜长。
3、学习内容上抓重点,紧跟形势,结合专业和爱好。
第二,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。要注重以下两点:
1、选党支部书记要威信高、党性强、作风正、身体好。
2、开展活动要贯穿教育、健康、快乐融为一体进行。
第三,从实际出发,根据学科、专业、人员结构的不同,采取灵活多样、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。
第四,以“教育、健康、快乐”为原则,以文化养老为基本内容,开展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党支部活动。要改变以往读读文件、看看报纸等枯燥无味的一般性学习内容,开展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活动,采取聊聊天、谈体会、提建议的方法,达到参加活动感受乐趣的效果。在操作层面注重以下几点:
1、集中学习,确保每学期1—2次。
2、分散学习,倡导2—3名党员一起学习。
3、建立结对联系制度。对高龄多病、活动不便的老党员,通过家访、电话联系等方式,使他们与党组织保持联系。
4、采取送学上门的办法,及时由专人将学习资料送到老党员手中,有必要的可以进行讲解和辅导。
第五,利用全校资源,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寻求老干部党支部的活动新途径。
第六,充分利用信息平台,使老同志通过校园网浏览信息,了解学校建设、发展的近况和热点问题,以弥补信息闭塞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三、开展活动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
一是解决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。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,有很多成功经验和共性特点,但对于离退休党员来说有很多特殊性和复杂性,在具体活动中既要注重党的建设的普遍要求,也要注重老同志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。
二是解决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。离退休党组织建设的主体是离退休老党员。他们年事已高,精力有限,有的党员疾病缠身,但专业素质高、才华横溢、修养高,这就要求党组织活动客体要与离退休老党员主体有机结合,建立主客体互动的关系。
三是解决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。党的建设不仅有它的规律性,也有它的原则性。需要在讲原则的同时,根据老干部工作的规律和老同志的特点,因地因事因人灵活安排“教育、健康、快乐”融为一体的教育活动。
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党总支
2015年4月20日